包起“五节粽”畲家生活节节高 播报

2023-06-22 11:07:03来源:福建日报


(相关资料图)

厦门网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(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刘舒婷 刘其燚)20日上午,在罗源县起步镇庭洋坂村的畲族主题公园,100多名畲族群众身穿“凤凰装”,围着百米长桌一齐包粽子,唱畲歌,跳团圆舞,以丰富多彩的“畲”味节目迎接端午节。

端午节被畲族群众称为“五月节”,粽子名为“五节粽”。因畲族群众过去常年居住在大山里,所以“五节粽”的最大特色是所有食材都是来自大山里。具体而言,“五节粽”是用山矾叶和小竹叶一起熬煮成碱水,再将糯米放进浸泡30分钟以上,用这种纯天然的碱水做出的粽子不仅清香糯甜,还有清热去湿、解毒、清食的食疗作用。

“五节代表着五福,每逢端午节,‘五节粽’在敬祭祖宗外,还用来馈赠亲戚朋友。”庭洋坂村党支部书记兰世杰介绍,这几年大家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,村民有了新创意,把“五节粽”向上延伸,包起了长达1米的粽子,寓意着畲乡百姓日子节节高。

越来越好的生活,是畲乡群众的切身感受。“我从小就跟着妈妈学包粽子,几十年过去了,手中的粽子没什么变化,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”庭洋坂村村民雷如妹说,家家户户能聚在这么大的广场一起包粽子,放在十几年前是做梦也想不到的。

原来,庭洋坂村的畲族群众以前聚居在高山上,来回县城一趟几乎要花一整天。2008年,庭洋坂村在罗源县“造福工程”帮助下,整村128户从山区搬迁至平原地带,家家都住上了新楼房,从“山里人”一下子变成“城镇人”。

搬出大山后,迎来新天地。“以前在山里,我除了种田只能砍柴,把柴拉到县城去卖,忙活好几天,赚不了几个钱。”今年77岁的村民兰章团说,如今,家里的孩子可以非常方便地出去读书、打工、创业,家里冬暖夏凉,晚年生活过得舒服极了。

搬村不搬产。兰世杰介绍,2020年,为改变村民将务工收入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单一模式,庭洋坂村盘活旧村土地资源,以“村集体投资+村民入股”的方式,发展“小径竹”苦笋产业。目前,该项目已完成前二期种植面积600多亩。同时,还种植乌稔树30亩,发展有机农业产业,带动村民增收。2022年,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以上,为村里发展公益事业积累了更厚实的“家底”。

据介绍,罗源县自实施“造福工程”以来,已帮助90多个畲族自然村、近8400名畲族群众搬出了大山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